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529 秒,为您找到 423 个相关结果.
  • 第十章 在狮口中

    1083 2022-09-29 《神说藏语》
    第十章 在狮口中 几个月过去了,常都雷在拉荷焦急地等待阿沛的到来,但人马和校样都不见踪影,杳无音信,他极度地挂虑这位孤独的旅人。有报导说,两军的交战已令数千平民死亡。   圣经公会的常都雷召来他的几个助手,说:“这次恶者又赢了,但是战斗还没有完。阿沛大概是在四个月以前离开列城,从那时候到现在,没有人有他一点消息。我得到消息说,他的妻子和家人非常忧虑,...
  • 第二十章 因循抑或改革?

    1076 2021-08-20 《无尽的一章》
    第二十章 因循抑或改革?   基督教圈子内普遍存在着因循守旧的风气,若要教变,非要坚毅的意志,来个猛攻突击不可,否则不能指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时至今天,要改变便要有改革运动似的动力,因为不干涉主义已在我们心中扎了根;没有像地震一般强大的力量,是不足以令我们把旧性连根拔起,走上正途的。   回顾过去二千年的历史,我们便可从那些造福世界、影响深远的宗教运动...
  • 第十二、神要忠心,不要工作

    1075 2024-03-24 《忠告守望的人》
    第十二、神要忠心,不要工作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章一节,二节。   今日我们所过见的大多数的传道人,都认为他们第一应当注重的是为神作工;多作工,热心作工,殷勤作工,作美好的工,作伟大的工。但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说,神向他的仆人们所要的不是工作,乃是忠心。一个为神作工的人若先向神有了忠...
  • 轻忽了警告遭遇了祸患

    轻忽了警告遭遇了祸患   『王差遣人将示每召来,对他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往别处去。你当确实的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示每对王说,「这话甚好。我主我王怎样说,仆人必怎样行。」于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   『过了三年,示每的两个仆人逃到迦特王玛迦的儿子亚吉那里去。有人告诉示每说,「你的仆人在迦特...
  • 第三章 圣灵重生人的工作

    1061 2024-08-12 《认识圣灵(叨雷)》
    第三章 圣灵重生人的工作 前章我们研究了圣灵叫世人为罪自责的工作。我们明白了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乃是圣灵的工作。现在我们要研究圣灵更深的一项工作。 甲、关于耶稣的事圣灵为真理作见证 首先要念约15:26-27节:“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
  • 第五章、蒙恩得救的经过

    第五章、蒙恩得救的经过 一八四六年,全世界暴发一次霍乱症,开始只蔓延在俄罗斯境内,其后传染到印度和波斯,有两万人倒毙在波斯。到了一八四九年的春天,单是英国,因霍乱致死的人高达七万人。 美国人则陷入一片惶恐中,芬妮·克罗斯比所在的纽约盲人学校则师生互相安慰,认为一切都在神的手中。一八四八年十二月,当一只轮船从欧洲抵达美国新奥尔良(New Orleas)时...
  • 第三章 单单事奉主

    1055 2023-08-13 《慕迪小传》
    第三章 单单事奉主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太6:24) 十九岁的慕迪渐渐地觉得波士顿的鞋店生活过于呆板、拘谨,他有意谋求经济上的独立。一八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他乘搭火车前往芝加哥 (Chicago)。他立下志向,要在芝加哥作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定意要赚十万美金,但他服事主的热诚并未减弱。他抵达芝加哥的下一个星期三...
  • 找驴 赶牛 救人 作王

    找驴 赶牛 救人 作王   『有一个便雅悯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悯人亚斐亚的元孙,比歌拉的曾孙,洗罗的孙子,亚别的儿子,是个大能的勇士。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扫罗,又健壮,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扫罗的父亲基士丢了几头驴。他就吩咐儿子扫罗说,「你带一个仆人去寻找驴。」扫罗就走过以法莲山地,又过沙利沙地,都没有找着;又过沙琳地,驴...
  • 36. 自取羞辱与败坏的快捷方式

    36. 自取羞辱与败坏的快捷方式   「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十一2)。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十八12)。   一个人得着荣耀和成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这需要勤劳努力,黾勉前进;需要坚忍恒心,埋头苦干;需要忠诚尽职,守信践约;需要战兢戒惧,谨言慎行。积多日多月多年的劳苦奋斗,才可以得着荣耀与成功。大多...
  • 八、复习定律

    1036 2023-07-03 《教学七律》
    八、复习定律 1.让我们假定,普通的教学过程到此结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承载思想、辅以插图的语言文字已经被教师表达出来,并且被学生所理解;蕴含真理宝藏的知识已经过思考,并且进入了学生的头脑。这些知识差不多完全了,足以供养思想,足以引导行为,足以形成品质。那么,还需要做什么?教师的任务似乎完成了。不!即便不是最困难的,但也应该是最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