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381 秒,为您找到 225 个相关结果.
  • 偶然的使徒

    偶然的使徒 偶然的使徒 「我觉得我应该隐藏起来,远避人世,过一段隐居的生活;然后再突然地出来做我的工,之后再离开人羣!」 这些话是「竭诚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一书及另卅余本畅销书的作者奥斯华·程伯斯(Oswald Chambers) 所说的。由他已出版书籍的记录来看,他的话均含有极高的预言性,要感谢这些著作使得...
  • 第六章

    第六章 “我的软弱与不能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祈祷上的无可推诿的落后。我随时能写作、读书、聆听;但是祈祷比这些更属灵、更属内心,而愈属灵的工作,我的属血气的心愈易远离。祈祷、忍耐、信心,永不会使人失望。我已经了解与学会:如果我想成为一个真传道人,必须藉信心与祈祷。当我发现我的心在祈祷上就绪,又感到自由无阻碍时,其余的一切就比较容易了。” ——牛顿利查尔...
  • 第十九章 驳斥那些主张圣灵不应得荣耀的人

    第十九章 驳斥那些主张圣灵不应得荣耀的人。 “就算如此,”他们反驳说,“我们也绝不能把荣耀完全归于圣灵,以至于唱三一颂来赞美他。”既然我们的对手不承认圣灵与父和子的联合就是证明他的位置的充分证据,那么我们还能从哪里“出人意外地 ”【1】找到证据,证明他的尊贵?无论如何,看看他的称呼的含义,看看他伟大的工作,他赐给我们或者毋宁说赐给整个受造界的美好恩赐,...
  • 第十三篇 审判、定罪及殉道 黎德利和拉提默

    522 2024-10-10 《殉道史》
    第十三篇 审判、定罪及殉道 黎德利和拉提默 亲爱的读者,你们已经读过黎德利长老和拉提默尔长老一生的事迹。由于他们是在一起殉道,所以就放在同一篇里来叙述。 一五五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红衣主教波尔派人把委任书送至牛津,给林肯郡的主教怀特约翰、格洛斯特郡的主教布洛克斯博士和布里斯托市的主教荷利门博士,授权他们二人任全权审判拉提默尔长老和黎德利长老在牛津公开辩论...
  • 第十九章 神的儿子

    496 2025-02-13 《认识神》
    第十九章 神的儿子 一 二 三 四 五 问题讨论: 第十九章 神的儿子 一 基督徒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我所知内涵最丰富的答案是:基督徒是以神为父的人。 但这岂不包括每一个人,基督徒或非基督徒?绝不!人皆神的儿女这想法,在圣经中是找不到的。旧约说神不是众人的父亲,乃是他自己的子民、亚伯拉罕的后裔的父亲。“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
  • 到了时候就必收成

    477 2024-11-11 《建立德行》
    到了时候就必收成 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时我们会失去信心,问道:“成圣和守神诫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吗?敬虔有什么益处呢?舍己为人是值得的吗?做这些事有什么结果呢?”我们很多人常会闷闷不乐,这些问题就乘机盘桓在我们头脑中,使我们心绪不宁。所以我们最好来详细察看一下这件事,好叫我们确实地知道行善是有价值的,而且是有益处的。 圣经上有一句话说,“我们...
  • 第廿二章 神的丰裕

    468 2025-02-13 《认识神》
    第廿二章 神的丰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问题讨论: 第廿二章 神的丰裕 一 无论你用什么角度去看,保罗写给罗马的书信,是圣经的颠峰。路德(Luther)称之为“最清楚的福音”。加尔文(Calvin)说:“如果人明白它,就肯定思路已被开通,可以明白全部圣经”丁道尔(Tyndale)在“罗马书序言”(PrefacetoRoma...
  • “如同行在天上”

    447 2024-11-09 《建立德行》
    “如同行在天上” “如同行在天上 ”,乃是主在祂的祷告文中留给我们的一个标准,使我们知道怎样在世上遵行神的旨意。这是一个高尚的理想,我们的理想绝不当比这个更低。这个祷告是求神使我们今日在地上就开始天上的生活。有一个小孩子在一个晚间举目望着天沉思。他想天是那样高,又没有一架够高的梯子,人怎能升到那里去呢?他那明智的母亲对他说:“天必须先降到你的身上,天必须...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如果一个传道人没有恩膏,他的一切工作与努力都要成为空虚,甚或不如虚空。恩膏必须从天上而来,把滋味、感觉与香气,笼罩于他的工作上。在其他合乎主用的条件中,圣经必须占最先的地位,最后的地位也必须给予神的话与祈祷。” ——席西尔 恩膏就是灵的膏抹,使人与事物分别为圣完成主的工作,使人获得事奉神的条件与资格,它是由神而来的能力,传道人可以藉...
  • 本站对本书的说明

    本站对本书的说明 本节不属于《神圣攀登的天梯》一书 东方教会的灵修传统,我们新教背景的圣徒知之甚少。录入此书,一个是为介绍,一个是为学习。 站长初次阅读此书,几乎就丢在一边,因为里面有一些按行为得救的思想。后再阅读,发现里面有些内容与自己经历相似,第三次阅读则充满恩典,学习去理解此书这么写的原因。 也就是,从成圣的角度,里面描述的内容是贴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