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799 秒,为您找到 225 个相关结果.
  • 不要忘记了你的破袍子

    不要忘记了你的破袍子   相传古时某国国王有一个贤良的宰相,辅助国王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富强。这位宰相为官十分清廉,事君极为忠诚。虽然身为宰相,自奉却非常俭朴。他得国王的信任,受民众的爱戴。不过有一件事却使认识他的人不能不对他怀疑,就是他每次出门常常携带着一个小皮箱子。这个小箱子他总是严严的锁着,从来没有在人面前打开过。因此众人便对他这个小箱子发生许多的揣测...
  • 附录1:以利亚和耶洗别

    844 2024-08-12 《又四十年》
    附录1:以利亚和耶洗别 以巴弗 今年10月初,看到《天风》月刊上,为纪念吴耀宗而写的,一篇醒目标题的文章:《吴耀宗和王明道》。这个标题以十分鲜明的色彩、高度概括了不久前约五十年的一段历史剧变时期中、神在中国教会里的两个重要人物,和他们二人所起的作用的比较。在“三自”出版的月刊上、登载这样的文章,那是官方的声音,是很顺理的事,没有任何可奇怪之处。文章作者...
  •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当我们要安慰受痛苦的人的时候,有一大类人的重担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这些人不是因为身体受甚么剧烈的痛苦而失望,乃是因为每日都作一样无味的事工,家庭中的琐事占去了一切的时间和精力,再没有机会追求更高的事物,作完了这一切事以后又不能看见甚么大的效果。许多这样的人每日在他们所受的限制中烦闷苦痛,渴望脱去这种重负,不仅是为自己可以脱离这些琐事的...
  • 独自与神晤对的时候我们属灵的愿望更加热烈起来

    独自与神晤对的时候我们属灵的愿望更加热烈起来   当我们在隐密处暂时离开人生思虑烦扰的迷雾,上升到山巅安静清洁的空气中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件要紧的事,就是我们看出我们平常的生活太低于我们所当有的生活;我们没有照神所要我们作的去支取神丰富的恩惠;我们应当比平常更多有喜乐更多成圣洁。正是在静时的寂静中我们听得最清楚神的呼唤,叫我们去寻求一种更高的生活,在这种生...
  • 第三章

    第三章 “在这受苦的时期中我比过去享受健康时,更详细而深入的在来世的亮光中省察自己,我检讨自己是否在作人的本分上,与牧师的责任上无可指责。自省的结果,我觉得良心无亏。但是在我与主关系方面,情形却不相同。我对主的感谢,及因爱而生出的顺服比起主自幼至老所加与我的一切恩典——拯救、保守,在一生的各种变化中支持我——真是太不成比例了。他先爱了我,为我成了如此多...
  • 第七章、三种仆人

    773 2024-03-24 《忠告守望的人》
    第七章、三种仆人   读路加福音十二章三十五至四十八节。   以上的一段经文是主耶稣对他的门徒所发的教训。在这段教训中,主耶稣用了一个主人与仆人的比喻,帮助门徒明白他们各人的责任,又使他们确知到他再来的时候,他们必要都站在他的面前,按他们各人在世所作的工得赏或受罚。毫无疑义的本段经文中所说的主人是指耶稣,仆人是指着众信徒,主人回来是指着基督再来了。...
  • 第十篇 苏格兰的殉道者

    766 2024-10-10 《殉道史》
    第十篇 苏格兰的殉道者 汉弥顿巴特瑞克 路德是结果子最多的根,除了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外,在英伦岛上也有他的枝子和果子。 为主放弃了属世的亨通 汉弥尔顿巴特瑞克,苏格兰人,出身高贵,有君王的血统,在他二十三岁时即担任弗尼大修道院院长之职。他曾和三个朋友离开英国赴法国马尔勃大学读神学,这所大学是赫斯州的伯爵腓力亲王所新建的。但求学期间,汉弥尔顿喜欢与...
  • 第十五章 回答暗示的异议:我们受洗“归入水”。兼论洗礼

    第十五章 回答暗示的异议:我们受洗“归入水”。兼论洗礼。 还有什么呢?没错,我们的对手在论证上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说,我们受洗归入水,但我们自然不会视水高于其他所有造物,或者让它分有父与子的尊严。完全可以设想,这些人的论证就如同愤怒的争论者,对冒犯他们的人不惜一切手段攻击,因为他们的理性被他们的情感淹没了。然而,我们不会退缩,即便是这些观点也要一一...
  • 基督就是榜样

    734 2021-08-09 《义人之根》
    基督就是榜样   救恩的信息抓住一个人,为要改变他,照着另一个形象来塑造他,使他与从前判若两人。保罗训勉信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人是可以改变的,而神福音的大能又可以改变人,那最重要的问题自然是:人要改变成什么形象?以谁或以什么作人改变的模式?   人是失丧的,更在道德和灵性方面失丧,基督教信仰由始至终一直坚持这个事实,而人类历...
  • 第十六章 奥古斯丁:教会

    727 2024-03-27 《透视教会春秋》
    第十六章 奥古斯丁:教会 奥古斯丁在教义的整理上,贡献是多方面的。面对不完全准确表达圣经信仰的论调,奥古斯丁一定与之抗衡,指出他们的错误。当时另一个重要课题,涉及到“教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今天系统神学中称为教会论的课题)。 在这之前,早期教会一直是相当团结一致的教会。虽然后来因着罗马帝国分成了东、西两边,教会随之也逐渐形成了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