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633 秒,为您找到 159 个相关结果.
  • 第十五章 牧师

    728 2023-11-07 《柏格理日记》
    第十五章 牧师 在英国度完假返回云南时,他取道于法国修建的从法属印度支那到该省省会昆明的新铁路线。由于在昭通周围正发生一场暴动,他只好滞留于昆明。稍晚,他尽可能往北到会泽,随之抄近路从乡下抵达苗族人的中心长海子。这样,就不经昭通而回到了苗族区域。 1910年 1月。回到昆明。 我访问了我们往日生活过的旧住房。在庙宇附近,见神像泥胎都被打得粉碎。其...
  • 第十三章 在新大陆结果累累

    716 2023-10-24 《辛生道夫小传》
    第十三章 在新大陆结果累累 辛生道夫一直都非常重视在美洲新大陆的差传工作。一七三四年,他曾差遣乔治•布尼兹(George Bohnisch)作为先头部队,到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作差传工作。 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三九年,辛生道夫的得力助手史宾真堡,也从乔治亚转移到宾夕法尼亚,在德国移民中做工。 一七四○年安得烈•厄斯真巴(Andrew E...
  • 3. 壳中石

    3. 壳中石 躺在医院病床上,右腿上了石膏,动弹不得。 起先还有些自己部除里的人来看我。可是,日子久了,那些人自己也伤的伤、死的死。人事多变,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医生吿诉我,将来走路非得用拐杖不可。唉,像这种事还是不去想的好。慢慢地,老朋友们都不来了。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倒替我办了两件事,以致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 头一件事是,有人替我寄了一封信。那封信本...
  • 第二章 沙漠生活的记号

    第二章 沙漠生活的记号 沙漠中的「孤单」 在沙漠中的学习 四世纪时之教会情况 圣经中之沙漠观 沙漠教父的历史背景 安东尼的一生 卡西安的足迹 沙漠教父之真诚 修院生活之根源 教父论身体 修道主义之模式 阶梯约翰之上升的阶梯 总结 第二章 沙漠生活的记号 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是四世纪后基督教最主要的记号—沙漠教父。也许今日我...
  • 第三章 从昆明到昭通的一次旅行

    661 2023-11-07 《柏格理日记》
    第三章 从昆明到昭通的一次旅行 在昆明期间,他年长的同事万斯通经常发烧和拉痢。为了恢复健康,万斯通有一段时间移居会泽,但没有多久,就被迫放弃自己的工作而返回故乡。柏格理则单独留下来。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他是在如何诚挚地追求一种无瑕的爱的灵性。 3月8日,礼拜二。乘马和苦力们离开了昆明。 3月9日。苦力们想宿在狗街,而我却让他们赶到了杨林。 3月10...
  • 第七章 义和团造反

    617 2023-11-07 《柏格理日记》
    第七章 义和团造反 如同在中国传教的后五十年中,经常有某种突发的骚扰使传教士连续的工作遭到破坏一样。柏格理和其他人穿过遭到恐怖行为打击的乡村,逃向法属印度支那的北部边界。昭通幼小的教会就处在了一片排外主义和仇恨基督徒的气氛之中。柏格理绕道到达上海,最后又沿着原来长江峡谷的路线返回。 1900年 5月7日。 又一个晚上在李夫人家里举行礼拜,她爽爽快快...
  • 第十六章 渴慕主再来

    600 2023-10-24 《辛生道夫小传》
    第十六章 渴慕主再来 从一七五五年至一七六○年,辛生道夫的人生旅程的最末了五年,他落叶归根,在守望村度过晚年。 当一七三九年辛生道夫巡视加勒比海(Caribbean)西印度群岛的时候,他就染上了热病,这种热病长期缠绕着辛生道夫,直到他离世方休。虽然痼疾缠身,辛生道夫所作的事工,远远超过大多数健康的人。每一年他要主领许多大型的聚会,并要经常巡视瑞士、荷兰...
  • 讲坛上的贵族

    讲坛上的贵族 讲坛上的贵族 一七五九年是英国产生领袖人物的好年头。威廉·比特 (William Pitt)这位年轻人就是在那年出生的,而且在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期间成为一位卓越的政治领袖。威廉·韦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也是在那年出生的,后来成为一位优秀的基督徒政治家,领导人们反对奴役。不过,在那年出生...
  • 第二部 向神荣耀的朝觐之旅

    第二部 向神荣耀的朝觐之旅 赴印度之英籍宣教先锋 深入印第安事工 坚定的心志 6 旅程的栺标 7 敬拜:与神独处 8 敬拜:与神联合 9 认罪:个人的卑污 10 悔改:过去的错误 11 感谢:神的眷顾 12 感谢:神的权能 13 祈求:更加圣洁 14 祈求:合一与和谐 15 祈求:奉派服事 16 代求:为印第安人全人投入 17 ...
  • 第六章 迎娶玛丽为妻

    第六章 迎娶玛丽为妻 约翰•牛顿在爱尔兰北部的伦敦德立(London- derry),参加了当地教堂的早祷会和晚祷会。在主日,他参加擘饼聚会时,他跪在神的面前,祷告说:“神啊,谢谢祢的恩典和怜悯。祢把我从海浪中救拔出来。我犯了亵渎和咒骂的罪,顶撞了祢,祢仍然赦免我,拯救我。在祢的扶持下,我将余生奉献给祢,愿意被祢使用。” 约翰•牛顿又动笔写信给父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