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首页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381
秒,为您找到
12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第三十三章 王太太在邯郸
316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三十三章 王太太在邯郸 王太太从通县调到北京监狱时,王先生还在北京。可是不到一个月,这批犯人就都分散了。女犯们是山西的回山西,河南的回河南,安徽的回安徽,东北的回东北,各人都分配到自己的家乡所在地劳改。男犯则全部去大同,王先生可能就是跟这批男犯人一起到大同去的。王太太仍留在北京,直到一九六九年才与陈善理大夫等一同到邯郸去。 到了邯郸,王太太的右眼...
第二十六章 获释以后
313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二十六章 获释以后 出监刚刚两三天,派出所就打电话来,说公安局的人叫王先生夫妇去屯绢胡同谈话。此后他们差不多每两个礼拜就要去一次。每次去,政府干部都是十分热情地招待他们,让他们坐在沙发上,给他们预备热茶,摆上瓜子、花生和糖果等等。两位干部一边一个陪着他们,其中一位是专门负责跟他们谈话的,每次他都在。如果当时不在,一个电话过去,他马上就到。他一趟又一...
后记
311
2024-08-12
《又四十年》
后记 王明道先生去世已经三年多了。综观他的一生,神给他的一个主要托付就是反对不信派。尽管解放后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判无期徒刑,出监后还是不遗余力地反对。三自会是不信派在人的授意下组织起来的,为一个特殊的目的而服务。它的任务和目的,正如王先生在《真理呢,毒素呢?》一文中所指出的,是混迹于教会里面反基督教,以达到从教会内部来消灭基督的福音和教会之目的...
第二十七章 重陷囹圄
310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二十七章 重陷囹圄 王先生获释后在基督徒会堂总共住了六个月零九天,就搬出去了。从这天起,他就算彻底地脱离了这个教会,再也不跟它发生任何关系。他是准备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可是哪儿有这么简单?政府岂肯就此罢休?事实上他们从坚决辞退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播下了第二次被捕的种子。 李局长给他们严肃的警告,他们执意不从,政府也没有办法勉强。他们搬到甘雨胡同以后...
三、求学时期
295
2025-02-03
《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王颂灵略传)》
三、求学时期 三、求学时期 王颂灵的童年时期正值日军侵华战争在中国北方打响,因此她读小学时,常因战火蔓延,百姓逃难引起学校停课。这样外公外婆就只好在家里自己给小颂灵上课。外公教她算术,外婆教她语文,基础的文化课程倒也没有什么耽误。 十三岁那年,小颂灵回北京父母家过春节。母亲看她已长得挺高了,却没有进入正规学校念书,就与丈夫商量,决定给小颂灵找一所安...
第二十八章 判处无期徒刑
288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二十八章 判处无期徒刑 犯人在监号里彼此不能随便讲话,一个监号跟另一监号的犯人更是不能,甚至连打个招呼或作个暗示都不可以,即便亲如夫妻或父母、子女,也同样不许可。邂逅遇之,还要装作没有看见。这是监规,谁也不能违反。 犯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要照相。王先生他们这批犯人调到南所之后不久,就排队去照相。正轮到王太太要照的时侯,她一眼看见王先生也站在那里。...
第十二章 全国会议以后
287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十二章 全国会议以后 八月五日晚上,王先生夫妇乘火车到北戴河去了。第二天一早,徐州的王恒心牧师去会堂找王先生,请他在一张反对原子战争的签名单上签名。王先生不在,迟太太接见的他,告诉他王先生夫妇都到北戴河去了。于是他对迟太太说: “那就请你代他签个名吧!” “我不能代他签。”迟太太说,“签名要由他自己签,我代他签不合适。” 他们所以要王先生...
第二十九章 他站起来了
283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二十九章 他站起来了 上诉驳回后,无期徒刑已经定案,没有希望了。但神正是用这一件事挽救了他,使他绝处逢生,在灵性上得到一个极大的复兴,成为他生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王先生在南所用十六个字形容他当时的心境:“既愤且愧,置身无地,悲观失望,坐以待毙。”他觉得完了,一切都完了。愤是愤的受了人的诬陷,愧是愧的自己失败到这般地步。既然置身无地,只有悲观...
第九章 圣道讲习班
282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九章 圣道讲习班 从一九四九年三月起,基督徒会堂每礼拜四都有一个聚会,在小会堂举行,定名为“训练班”。第一次聚会只有二十几人参加,会上主要讲圣经真理,属“门徒训练”性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性质没有改变。一九五二年初,训练班以一个新的名称出现,叫“圣道学习班”,好像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这个学习班在一月十七日开班时,出席者五十人,会中首先是各人作自我介绍...
第三十二章 王先生在大同
280
2024-08-12
《又四十年》
第三十二章 王先生在大同 王先生等一行离开北京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因为他的耳朵越来越聋,别人说话他听不见,所以到了山西大同以后,他们就不要求他参加学习,而是叫他自己读报,看了什么就写写感想和体会。对于他认为不平的事,他常常加以评论。 他生来有一个仗义执言的性格。从一九一九年他作学生时为“协和”与“汇文”的校名之争 (见《五十年来》第二章廿七页...
1..
«
10
11
12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