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经典阅读 本次搜索耗时 0.345 秒,为您找到 541 个相关结果.
  • 第十一章、基督教教师与努直达辅导

    第十一章 基督教教师与努直达辅导 始于正确的假定 辅导的定义:帮助他人解决难题 习惯的力量 教师以身作则 使人作门徒的方法 上帝可以怎样用教师 藉法则而有的纪律 规则无需太多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沟通 家长、教师、学生集体辅导 注解: 第十一章 基督教教师与努直达辅导 以上所论有关基督教辅导学,对信徒交...
  • 二十三、我们需要属灵的创见

    2945 2021-08-19 《受教的心》
    二十三、我们需要属灵的创见   今天教会亟需有人能用敬虔无畏的心,为各种属灵的问题找出答案来。   很可惜,基要派信徒中,至今未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二十世纪以来出版的属灵书籍中,没有一本是基要派信徒写作而又真正有创见的。至于那些耻与基要派作家为伍的基督教学者,虽然也算正统,却好不了多少。   我先要在此声明一点:我从来就是福音派信徒,至今不变。我...
  • 第五章、十七岁那年

    第五章、十七岁那年 “施恩召我的神。”(加1∶15) 振庆十七岁的那年,有三件事是最值得纪念的,这其中有羞、有忧、也有喜,属天的事为何与世界的事不同,在此可见一斑矣。 父亲去世的事当属忧,因那时振庆尚在年幼,父亲不单是家庭中的长者,更是儿女们的属灵教师,如今父亲被天父收取,自然对振庆来说是莫大的悲伤! 正月初一,有一位年老弟兄,是很有学问的王先生,...
  • 作全群的监督

    作全群的监督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主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的血所买来的。」(徒二十28)。(本节中「主」字有古卷作「神」字。)   这几句话是保罗在米利都对以弗所教会的众长老所说的。他要他们知道他们作全群的监督固然是被使徒设立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圣灵设立了他们,使他们牧养全教会。因此他提醒他们,使他们明白他们的...
  • 四、万国的荣华

    2922 2021-08-19 《受教的心》
    四、万国的荣华   魔鬼曾试图用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来试探基督,要绊倒祂。   这足以证明:魔鬼确实灵巧聪明,可是还有所不及。   魔鬼深识人类堕落的天性,也知道怎样加以利用。它懂得用荣华和世间的事物,迷惑及辖制罪人的心。当魔鬼将世上的荣华摆在人子耶稣面前的时候,它是巧妙地利用这个已知的人类弱点。这诡计运用起来时,本该万无一失,但魔鬼竟未得逞,原...
  • 篇四 基督徒可以离婚么?

    篇四 基督徒可以离婚么?   「有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说,人无论甚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么?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法利赛人说,这样摩西为甚么吩咐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她呢?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
  • 第一章 撒但,你错了!

    2889 2021-08-10 《胜过撒但》
    第一章 撒但,你错了!   撒但努力不懈要令基督徒受束缚、捆绑、欲辩无言、拘禁在自己的囚衣中。   为什么我们成为基督徒后,撒但那老狐狸还不肯罢休,苦苦纠缠呢?   牠虽然阴险狡猾,惯于攻讦人类,但牠也知道在神面前控告一个已蒙赦罪、被称为义的儿女,是徒费唇舌的。因此牠改变策略,要把基督徒的灵捆绑起来。从我们因信称义那刻开始,牠便努力不懈地要捆绑我们,...
  • 十二、 人际关系的实质医治

    2885 2021-08-14 《属灵的真义》
    十二、 人际关系的实质医治 现在我们转移到关于位格(人格)的问题上,特别是在爱与沟通的方面,关键点在于上帝是一位具有位格的上帝。基督徒的思想与生活的体系起源于一位无限且具位格的上帝,而且特别着重于上帝所具有的位格。所以位格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真实的位于宇宙的中心。 神与人之间 圣经中清楚地说明,上帝对待我们首要的根基是依据祂自己的本性,其次是依据...
  • 大师马加略

    2873 2020-04-17 《沙漠教父言行录》
    大师马加略(或称埃及的马加略, Macarius the Great )约公元300 年出生,早期是赶骆驼的,经商卖硝石。他是瑟格提斯修道运动的先驱之一。他也被按立为牧师。在一个村庄独修的时候,他被人诽谤使一个女孩怀孕。后得以平冤昭雪,就去了瑟格提斯。从以下的故事看,他与其他早期的修士一样,巡回各地,居无定所。卡西安曾这样称 “他是瑟格提斯沙漠隐修生活的第...
  • 比路夏的伊西多尔

    2871 2020-04-13 《沙漠教父言行录》
    比路夏的阿爸伊西多尔(Abba Isidore of Pelusia )说:“行而不言,要比言而不行好。因为前者行得合宜,即使静默不言也是有益的,后者即使说了很多,也毫无益处。当言语与生命相符时,它们就共同构成了全部的哲学。” 同一位阿爸说:“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就消失。” 他又说:“许多人虽然渴慕德行,却...